承三苏雅韵,传爱国精神 眉山仁寿鳌峰小学开展六年级研学活动

眉山 更新于:2025-10-21 13:48
  • 幸福125785137

    金秋十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在这个满载希望与收获的季节里,眉山市仁寿县鳌峰小学校六年级的学子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文化的敬仰,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研学之旅。此次研学以“承三苏雅韵,传爱国精神”为主题,精心串联起虞允文基地与三苏祠两大文化地标,旨在让同学们在行走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温度,将爱国之情与文化之魂深植心间。

    清晨的校园里,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期待,早早来到集合地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有序整队,带着这份准备与憧憬,各班级按分组向着虞允文基地出发,一场关于英雄与传承的研学课程就此拉开序幕。

    站在庄严肃穆的墓冢旁,讲解员的声音缓缓响起,将虞允文“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传奇一生娓娓道来。大家神情肃穆,眼神中满是敬佩,英雄的爱国情怀与担当精神,如同春雨般滋润着一颗颗年轻的心灵。

    感受过英雄的家国大义后,同学们走进乡史馆教室,开启了一场充满韵味的宋式美学课程——《宋锦》。课堂上,老师详细介绍宋锦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宫廷御用织物,到如今的文化瑰宝;细致讲解其复杂的制作工艺,每一根丝线的挑选、每一道纹样的编织,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看着展柜中精美的宋锦展品,同学们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在指尖触碰细腻纹理的瞬间,真切品味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从教室走出,荷花池长廊的美景映入眼帘。沿着长廊缓缓前行,老师结合《东京梦华录》,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幅宋代生活画卷。从热闹的市井集市到雅致的文人生活,从独特的民俗习惯到精巧的工艺技术,同学们一边欣赏池中摇曳的荷花,一边沉浸在宋代的繁华风貌中。偶尔停下脚步,与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与感悟,仿佛真的穿越回那个文化璀璨的时代,亲身感受着宋代的独特韵味。

    在虞允文基地的研学接近尾声时,一场充满趣味的“挖金币”体验活动热闹开启。同学们分组合作,手持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在沙土中探寻,在欢声笑语中,历史知识变得鲜活有趣,也让上午的研学之旅多了一份难忘的乐趣。

    经过一上午的研学,同学们在午餐后稍作休息,便怀着对文学先贤的敬仰,乘车前往三苏祠。踏入这座古色古香的庭院,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千年文韵,一场与先贤的跨时空对话,在宁静的氛围中正式展开。

    在三苏祠大殿前,祭拜仪式缓缓开始。同学们身着整齐的服装,神情庄重地站成队列。伴随着悠扬的古乐,大家庄严祭拜。每一个动作都饱含敬意,每一张脸庞都写满虔诚,用最质朴的方式,向这三位影响深远的文坛巨擘表达敬仰与缅怀之情。

    祭拜仪式结束后,各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三苏祠的各个展厅。从“三苏”的生平事迹展板,到他们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手迹,再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用品,讲解员用生动细致的语言,将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同学们时而驻足凝视,时而低头在研学手册上记录,时而与同伴轻声交流课堂上学过的“三苏”诗词。在实景与文字的交融中,大家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贤们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尽情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领略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次研学实践活动,是鳌峰小学‘行走的课堂’的生动实践。一天的行程,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同学们眼前徐徐展开。同学们在行走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文化与爱国的种子。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拓展,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灵魂的升华。”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鳌峰小学将继续深耕研学实践的沃土,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以文化为墨,以实践为笔,为孩子们描绘更加绚丽的成长蓝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文化的滋养中茁壮成长,成为传承文化精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家国情怀在一代又一代的童心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图:眉山市仁寿县鳌峰小学校)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