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葬在河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政治原因":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特别是在元祐年间,因为与保守派意见不合,被贬谪多次。其中,他在晚年被贬至惠州、儋州等地,最后被贬至黄州。黄州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距离河南较远。苏轼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对当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2. "生活原因":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相对安定,他在这里结交了许多朋友,如黄庭坚、秦观等,并在此创作了大量著名的诗词。他在黄州去世后,他的朋友们为了纪念他,决定将他安葬在黄州。
3. "地理位置":苏轼虽然被贬至黄州,但他的家乡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距离黄州较远。而河南距离黄州较近,因此,他的家人和朋友们选择将他安葬在河南。
4. "历史原因":苏轼的墓地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这个地方在古代被称为“邺城”,是曹操、曹丕等人的故里。邺城在历史上曾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等朝代的都城,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因此,苏轼的墓地选择在这里,也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
至于为什么不回眉山,主要是因为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相对安定,他在这里去世后,他的家人和举报 -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一生波折起伏,充满传奇。他却死在了常州,葬在了河南郏县,着实令人费解。
河南郏县,隶属平顶山市,古称“汝州”。大约是1084年,苏轼被贬到汝州做团练副使,不久他的弟弟苏辙夜到汝州任职(当时郏县归汝州管辖),兄弟两人少不了多次相聚。并结伴一起到郏县游山逛水,寻幽探胜。他们看到郏县一代,山水清秀,峰峦叠嶂,颇有点像四川的家乡眉山,“状如列眉”。不禁感慨,于是,商量将郏县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
苏轼兄弟看中郏县这个地方,作为将来安葬的地方,除了因为“形胜类其乡”之外,主要的原因在于,郏县是块风水宝地,方圆二百里之内不光有京城开封,有许昌,洛阳这些大城市,而且就近的有嵩山和巩义一代数不尽的皇帝王陵。这在古代可是选墓地的首要条件,挨着皇陵的地方当然是龙脉所在,是最好的风水之地。
苏轼葬在郏县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生前壮志难酬,死了埋在这里,关注国家安危,以尽忠贞之士”的遗愿。
苏轼,这位“一蓑烟雨
任平生”般洒脱,“大江东去浪淘尽”般豪情的文学家,大诗人。也难免入俗一些,讲究一些风水之说了。
举报